藏族的社会结构并非单一的母系或父系,而是具有混合的特征。在一些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群体中,如扎巴藏族,可以看到明显的母系特征,包括从母居的居住法则,以及母系继嗣制度。
在这种社区中,男性通常在白天不在自己家中,而是在母亲的或舅舅的家中度过,而女性则是主要的经济生产和生活中心1。然而,这并不代表所有藏族社会都是这样,因为藏族作为一个大的民族概念,包含了多个不同的文化和社群。
们最喜欢吃的莫过于“手抓肉”,主要饮料为奶茶,饭后多饮酸奶。基本为一日三餐。牧区很少产酒,故所饮白酒主要从外地购来。
与此相比,城区居民的饮食就丰富多了。除食用糌粑、酥油外,常吃大米、白面及蔬菜。尽管如此,作为藏族饮食最大的特点还是离不开肉、奶和奶制品。无论是城市、农区或牧区,几乎没有不吃肉、不喝奶或不吃奶制品的。除此之外,主食的糌粑和饮料类的酥油茶、奶茶、甜茶及青稞酒也是不可缺少的食物。
由于受居住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,藏族饮食的方方面面,诸如礼仪、习俗、禁忌等都带有本民族的特点。例如,藏族自古以来就有根据人的不同身份、地位进行献食进餐的礼仪。无论是大的宴会还是小家宴,都讲究要有吉祥、和谐的气氛。入席时,年长者、尊贵的客人入上座,年幼者受到特殊照顾。常常是长者、贵客先动手食用,其次才是家人及年轻人。大家互相敬酒、敬茶,展现出的是礼义,是亲情。人们在乐融融的气氛中,享用着人间美食。
日常饮茶也如用餐一样,讲究先长后幼、先宾后主。藏族有句谚语:“是仇人也不要只倒一杯茶”,说明忌讳客人只喝一杯茶。饮茶时不能太急、太快,不能一饮到底,要先轻轻地吹开茶上的浮油,分饮数次,绝对不能发出“呼呼”的声响。喝完茶后,碗底要留一点儿茶,表示礼貌。同样,吃饭时也不能嚼出声音。在端饭、敬茶、斟酒、敬酒时要用双手捧给对方;吃肉递刀时不能将刀刃对准客人。不用有裂缝的、破口的碗、杯、碟、勺。
大部分藏族群众信仰佛教,因此饮食文化受到宗教很深的影响。藏传佛教认为藏历每月8日、15日、30日为吉祥日。每逢吉日或重大宗教节日时,许多人在饮食方面不沾血吃荤,而专做素食。在饮食禁忌方面,不吃马、驴、狗肉等。很多人也不吃鱼、猪、鸡蛋。
藏族晚上8点多那个电视叫作“康巴卫视”。这个电视台是由四川省藏语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创办,以“以藏语言为基础,以藏族文化为主导,以现代技术为支持”的方针,坚持“弘扬民族文化,传播正能量”的宗旨,主要播出涵盖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科技、卫生等各方面的信息,以及藏族文化、历史、音乐、舞蹈等多元化内容。
通过康巴卫视的传播,不仅能够加强藏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心,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同时也为其他族群了解藏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