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社会、政治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否定态度,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坚守。
精神空虚,沉浸于低级趣味,过度追求物质享受,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降低。
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漠不关心,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。
在面对理想信念丧失的问题时,我们需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注重精神文明建设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,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,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。
1. 缺乏政治觉悟:对于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路线、基本纲领等方面的理解不深刻,政治立场不坚定,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。
2. 价值观扭曲:在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这个“总开关”问题上,存在认识上的误区,导致行为举止偏离党的要求,甚至走向违法违纪的道路。
3. 精神状态不佳:理想信念弱化会导致党员、干部的精神状态不佳,缺乏奋斗激情,工作作风懈怠,难以担当新时代的历史使命。
4. 党性教育缺失:缺乏对党的优良传统、党性教育的学习和实践,导致党性修养不足,难以抵制各种诱惑,容易犯错。
5. 实践行动乏力:理想信念弱化会影响党员、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行动力,表现为对工作任务执行不力、对群众需求回应不及时等。
6. 廉洁自律意识淡薄:理想信念不强会导致党员、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出现问题,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沦为腐败分子。
7. 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:理想信念弱化会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,表现为民主生活会、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执行不力,党内政治生态恶化。
针对这些表现,党员、干部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,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路线、基本纲领,坚定政治立场,加强党性修养,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,切实解决好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这个“总开关”问题,为实现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