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首 唐朝苏味道的《正月十五夜》
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
暗尘随马去,明月逐人来。
游伎皆秾李,行歌尽落梅。
金吾不禁夜,玉漏莫相催
第2首 唐朝崔液的《上元夜》
玉漏银壶且莫催,
铁关金锁彻明开。
谁家见月能闲坐,
何处闻灯不看来?
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人们在节日中会吃元宵,看花灯,燃放烟火等各种庆祝活动。与此同时,也有许多与元宵有关的谚语或者歇后语,例如“猜灯谜,猜出花来;吃元宵,元宵香甜”、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”等等。这些谚语或歇后语,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,能够向我们传递出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。因此,在元宵节到来之际,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和传承这些蕴含着智慧与美好的传统文化。
关于民间说法有很多种。一种传说是元宵姑娘为了和家人团聚,在东方朔的帮助下,让汉武帝相信火神喜欢吃元宵,于是下令让百姓在正月十五做元宵供奉火神,从而解救了百姓,元宵姑娘也得以与家人团聚。另一种传说是元宵节起源于汉朝,汉武帝在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“太一”的活动,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。还有一种说法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,明帝提倡佛教,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、点灯敬佛的做法,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令士族庶民都挂灯。这种佛教礼仪逐渐演变成民间盛大的节日习俗。
此外,元宵节还有一些传统习俗,如吃元宵、猜灯谜、放烟花等。吃元宵象征着家庭团圆和幸福,猜灯谜则是一种富有智慧和趣味性的活动,而放烟花则是为了驱赶邪气和祈求平安。这些习俗都在中国的各个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。
总之,元宵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的节日,其起源和习俗多种多样,但都代表着人们对团圆、幸福和平安的向往和祈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