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421年,永乐皇帝朱棣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。北平是朱棣兴王之地,朱棣在此经营多年,统治比较稳定;另外北平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,交通便利,形势险要,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的政治与军事要地,定都于此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,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,由南则可统领中原,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。
明成祖朱棣(1360年5月2日—1424年8月12日),明朝第三位皇帝。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,建文帝朱允炆叔父。建文四年(1402年)即位,在位二十二年(1402年—1424年),年号“永乐”。
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(公元1403年至公元1424年)。
前后共二十二年。
永乐年间,定都北京、郑和下西洋、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《永乐大典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。
期间,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,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。
永乐年间,明朝国力达到鼎盛,百姓安乐。
朱棣是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。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元年,即公元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,并于永乐19年,也就是公元1421年明中央政府正式迁入北京,朱棣迁都北京是有原因的,在入位前,北京是其封地,并长期居住于此。朱棣的皇位是起兵政变而来,在南京旧都有忌讳之嫌,也有南方民心不稳之事,所以要迁都北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