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婆在闽南语中通常被称为"a-ma"(阿嬷)。
阿嬷是闽南语中对母亲亲属的称呼,也就是外婆。
这个称呼在闽南地区非常普遍,几乎所有的闽南人都会使用。
闽南语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方言,使用范围广泛,包括福建、广东、海南等地。
在福建地区,闽南语是主要的语言之一,由于福建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力,闽南语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方言之一。
除了"a-ma"(阿嬷),闽南语中还有许多特色的称呼和词汇,深受当地人喜爱。
外婆在闽南语中一般叫“嬷嬷”或“婆母”。
因为闽南地区人文历史悠久,语言文化独具特色,所以其方言中的称呼方式也有其独特性。
嬷嬷或婆母一般是指祖母的姐妹或丈夫的母亲,而外公的姐妹或丈夫的妈妈则一般被称作“婆公”。
这些称呼方式既代表了闽南地区人们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,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。
读作:瓦 (wǎ) 嬷 (mà)在台湾和闽南地区,外婆被叫做瓦嬷,与瓦公(wǎ gōng)即外公相对。此外,阿公(ā gōng)即指爷爷。
瓦嬷单指外婆、外祖母,但是阿嬷可以是奶奶和外婆的统称。与之相同的,瓦公仅指外公、外祖父,而阿公(ā gōng)是爷爷和外公的统称。
字典中“嬷”解为:1.旧时称妈妈为“嬷嬷”;2.《方言》 称呼老年妇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