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沫若与大同有着一段不解之缘,这还要从1963年说起。当时,郭沫若率领全国人大代表团来到山西视察,在结束对晋南的考察后,郭沫若一行于7月25日抵达大同。当天下午,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,在大同迎宾馆北小会议室为郭沫若举行了欢迎仪式。
在欢迎仪式上,陶鲁笳代表中共山西省委、省人民委员会和省人大会,向郭沫若表示热烈欢迎,并介绍山西社会主义建设情况和干部队伍的情况。随后,陶鲁笳还陪同郭沫若到云冈石窟进行参观。
在云冈石窟,郭沫若一行仔细观看了各个洞窟的造像和壁画,并听取了云冈石窟历史和艺术的介绍。在参观过程中,郭沫若对云冈石窟的造像艺术和历史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表示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云冈石窟的文化遗产。
在参观结束后,郭沫若还与云冈石窟的代表合影留念。这次参观对郭沫若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,也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山西的历史和文化。
《致云雀》是一篇抒情诗,作者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珀西·比西·雪莱。郭沫若曾翻译过这首诗,译文如下:
你好啊,欢乐的精灵!
你似乎从不是飞禽,
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,
以酣畅淋漓的乐音,
不事雕琢的艺术,倾吐你的衷心。向上,再向高处飞翔,
从地面你一跃而上,
像一片烈火的轻云,
掠过蔚蓝的天心,
永远歌唱着飞翔,飞翔着歌唱。
地平线下的太阳,
放射出金色的电光,
晴空里霞蔚云蒸,
你沐浴着明光飞行,
似不留痕迹的流星。
你以鸟儿的轻盈,
以风儿的自由,
以鹰隼的雄劲,
冲破寂寞的宇宙,
飞舞在这乌有之乡。
在这渺茫的宇庙中,
在这人生的荒漠里,
你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
你在运行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。
你是诗坛的云雀,
你是人间的流星,
你是天国的精灵,
你是生命的赞歌。
总之,《致云雀》是一篇热情真挚的抒情诗,诗歌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,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云雀这一形象的赞美和喜爱。
郭的正式夫人先后有三位:张琼华、安娜、于立群;还有不少情人及其他爱过的女子,给他生下至少11个子女,他与她们有着说不清的恩恩怨怨、道不明的是是非非、证明不尽的纠葛思念、诉不完的离合悲欢……
原配夫人,张琼华,属于包办的婚姻,与郭沫若在1912年结婚,五天之后,就被抛弃,但未离异,那可怜的女子一直守在郭沫若老家,一守就是68年。没有子女。
第二位夫人,安娜,原名佐藤富子,日本女子,1916年与郭沫若恋爱并同居,为此甚至与父母断绝关系,但是后来郭沫若不辞而别,离开日本,育有5个子女。
安娜
第三位夫人,于立群,1938年初遇郭沫若同居,共生四男二女,1979年3月死于北京故居,据说因为郭沫若和她的胞姐有不正当关系。
于立群
第一个情人,彭漪兰,南昌起义途中的“革命伴侣”,1927年10月底,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,在内山书店楼上同郭莫若度过短时“蜜月”后被抛弃。
第二个情人,于立忱,,于立群的胞姐,被郭沫若抛弃后自杀。
于立忱
第三个情人,黄定慧,郭沫若的早年密友。
妓女×××等,姓名不详,只知太过多情,将性病传染给了郭沫若,并殃及了安娜。
三个老婆,数个情人,十几个孩子,嫖妓得过花柳,始乱终弃害别人自杀……
看来郭沫若的一生,不是在跟女生调情,就是在跟女生调情的路上啊。